中文俗名: 台灣蟾蜍、癩蝦蟆

Get Refined Records

METADATA

Field Value
rdf:type data:Reused,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r4r:locateAt http://data.odw.tw/record/d6645125
dcat:themeTaxonomy data:Biology
dc:contributor
  • 錄音人員: 楊懿如
  • 出圖人員: 陳調仁
  • 拍攝人員: 李鵬翔
dc:description
  • 棲地生態: 平常晚上喜歡守候在步道、空地、路燈等比較亮、蟲比較多的地方覓食,也喜歡棲息在住宅或農耕地附近捕食昆蟲,因此能減少農作物害蟲的數量,是農人的好幫手。在每年的九月到次年二月會遷移到溪流、水池等水域進行生殖活動,此時牠們的皮膚往往因為長久浸泡在水中的關係,感覺比較光滑。
  •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3.19±1.81(秒)。2.鳴叫長度 2.2±1.54(秒)。3.主要頻率 77±26.6(Hz)。
  • 地理分佈: 盤古蟾蜍廣泛地分佈於台灣全島各地,從龜山島、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牠們的蹤跡。
  • 物種概述: 盤古蟾蜍個體之間的體型差異很大從6公分到20公分,雌蟾明顯地比雄蟾大很多。牠們身體背部的顏色及花紋也變化多端,體色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花紋則有些個體在體側有黑色縱紋,有些有黃色背中線,有些則素素淨淨、沒有任何斑紋。但不論如何多變,牠們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盤古蟾蜍的耳後腺和疣都能分泌毒液,但這完全是為了防禦,除非是受到很大的刺激,否則牠們不會分泌毒液。牠們分泌毒液的目的是在警告其他動物:「我有毒,以後不要再惹我了」。但蟾蜍去皮和內臟之後,肉是沒有毒的。在繁殖季節的時候,雄蟾不會主動發出叫聲吸引雌蟾,而是一起聚集到水域,由雄蟾主動追求雌蟾。因此雄蟾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常出現多隻雄蟾爭先恐後抱一隻雌蟾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雄蟾誤抱雄蟾的情況,此時被錯抱的雄蟾會發出「勾、勾、勾」的釋放叫聲。卵串呈長條形,長約八十公分,約四千多顆卵粒。蝌蚪黑色有毒,常聚集成一大群。
  • 學名歷史: 盤古蟾蜍最早是在1908年由美國學者Thomas Barbour(1884-1946) 所命名,命名的模式標本採集自台灣中部 Bankoro,因此其種名bankorensis 指的是地名。雖然盤古蟾蜍在1908年已經命名為新種,但之後有些學者認為牠們是廣泛分佈中國大陸的中華大蟾蜍Bufo b. gargarizans。而在1986年經日本學者松井正文仔細研究比對各種蟾蜍之後,發表學術文章確定牠們不同於中華大蟾蜍,是1908年已經命名的台灣特有種盤古蟾蜍。
dc:format 數量: 2
dc:identifier 380021
dc:publisher 數位化執行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dc:rights
  •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2.5版
dc:subject
  • 拉丁種名: bankorensis
  •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 拉丁門名: Chordata
  • 拉丁綱名: Amphibia
  • 中文科名: 蟾蜍科
  • 拉丁界名: Animalia
  • 中文目名: 無尾目
  • 拉丁屬名: Bufo
  • 拉丁科名: Bufonidae
  • 中文綱名: 兩生綱
  • 中文界名: 動物界
  • 中文屬名: 蟾蜍屬
  • 拉丁目名: Anura
dc:title
  • 中文俗名: 台灣蟾蜍、癩蝦蟆
  • 其他俗名: Central Formosan toad
  • 學名: Bufo bankorensis
  • 中文名: 盤古蟾蜍
dc:type
  • 類型: 物種照片圖檔、WAV錄音檔、MP3錄音檔
  • 型式: 靜態圖像
r4r:hasProvenance http://data.odw.tw/record/p20160530-d6645125

PROVENANCE

Field Value
rdf:type data:Provenance, r4r:Provenance, prov:Activity
prov:wasStartedBy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65/85.html
rdf:type dcat:Catalog, prov:Revision, voc:CatalogRecord
prov:hadPrimarySource
http://metadata.froghome.org/page.php?namecode=380021
rdf:type voc:PrimarySource, prov:PrimarySource
prov:atLocation gns:7280290
prov:value 典藏機構與計畫: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公開徵選計畫: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共護台灣蛙蛙世界, 內容主題:生物: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生綱:無尾目:蟾蜍科
data:objectID 6645125
schema:thumbnail
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64/28/57.jpg
rdf:type dct:MediaTypeOrExtent
prov:wasRevisionOf http://metadata.froghome.org/public/photos/13376745861w8z-l.jpg
data:digiArchiveID 380021
prov:wasGeneratedBy project:q21159872
cc:license
CC2.5:BY-NC-SA
rdf:type dct:RightsStatement, cc:License
rdfs:label CC2.5:BY-NC-SA
rdfs:comment ICON license, MetaDesc license
prov:generatedAtTime 2012-12-12
prov:wasAssociatedWith agent:q20872470, http://data.odw.tw
prov:startedAtTime 2016-05-31T11:06:00.894983+08:00
prov:endedAtTime 2016-05-31T11:06:00.899822+08:00
prov:atLocation gns:6728700
r4r:isPackagedWith
data:d6645125
rdf:type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data:Reused
prov:hadPrimarySource voc:CatalogRecord
r4r:hasLicense
CC2.5:BY-NC-SA
rdf:type dct:RightsStatement, cc:License
rdfs:label CC2.5:BY-NC-SA
rdfs:comment ICON license, MetaDesc license
prov:wasGeneratedBy project:q210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