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拼音: 四縣:foˇhinˊcunˊdunˋsuiˋtinˇ(xiagˋsii tinˇ;gin sii tinˇ;gin siin tinˇ;vunˇbidˋtinˇ)
Get Refined RecordsMETADATA
Field | Value |
---|---|
rdf:type | data:Reused,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
r4r:locateAt | http://data.odw.tw/record/d6157802 |
dcat:themeTaxonomy | data:Anthropology |
dc:coverage |
|
dc:creator | 普查人員: 徐斐培 |
dc:date |
|
dc:description | 歷史沿革: 和興村柑園仔位於東港溪旁,早期每逢雨季溪水改道,河水氾濫,居民生活非常艱苦;東港溪及其支流匯集起來,流水滾滾邪氣橫生,地方居民認為流水帶走財富及健康,遂於民國46年(西元1957年)在溪旁建立一座敬字亭,命名為「頓水亭」,希望藉此能改變風水,也表示河水在此停住,不再氾濫,使居民能安居樂業。「敬字亭」對客家聚落內的意義有著守水口、留財源、興文運、出人才的綜合作用;在河流的凸岸不吉地,也會以興建「鎮壓物」的手法來防止水患的來襲,也因此「水」就成為興建敬字亭的一大原因。這也是和興村「頓水亭」的興建緣起。「頓水亭」內供奉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和關聖帝君,是客家先民重要文化觀的呈現。 |
dc:format | 數量: 1 |
dc:identifier | 識別資料: A2-1001313-1103-000274 |
dc:language | 中文 |
dc:publisher |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
dc:relation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地方耆老口述;文獻期刊(屏東縣內埔國小110週年校慶專刊) |
dc:rights | 客家委員會 |
dc:source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
dc:subject |
|
dc:title |
|
r4r:hasProvenance | http://data.odw.tw/record/p20160530-d6157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