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拼音: 四縣:xinˊvugˋkaˊpungˇvugˋciiˋpinˇtongˇ foˋfongˇ (xinˊvugˋkaˊ)

METADATA
Field | Value |
---|---|
rdf:type | data:Reused,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
r4r:locateAt | http://data.odw.tw/record/d4701678 |
dcat:themeTaxonomy | data:Anthropology |
dc:coverage |
|
dc:creator | 普查人員: 黃梅惠 |
dc:date |
|
dc:description | 歷史沿革: 日大正4年(西元1915年)起建,建造落成於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左右,是15世來福公鍾氏孺人倡議建造,當時以自己煉土磚建築,而桁樑屋瓦等材料,則是自行駕牛車到下淡水溪旁(今之大樹鄉)商行購入。馮屋夥房是雙堂號,前堂為「凌雲堂」,後堂為「官寶堂」。「官寶堂」命名源由:因15世來福公鍾氏孺人為紀念第14世祖先先官與先寶,從徑仔搬來新屋家開庄辛勞,故命名為「官寶堂」,由於蓋大夥房耗時又耗材,故前後蓋了將近3年才完工。為3座式的夥房,3座依序為「凌雲堂」、「官寶堂」、「福緣堂」三座。「福緣堂」名字取自馮錦松校長的阿公馮來福,父親的名字裡有緣,故命為福緣堂。馮氏祖先1世祖法遊公,來台祖第11世祖震來公自廣東梅縣白善湖渡海來台,原本住在柳仔林徑仔庄,落腳下根基後,震來公於72歲高齡返回原鄉,落葉歸根。由12世祖天香公於麟洛徑仔傳世生根分枝,開枝散葉至今歷250餘年,已傳至第22世子孫。新屋家馮屋夥房乃第14世祖先官與先寶2兄弟建立,由新屋家馮屋夥房分枝另建的夥屋。新屋家馮屋夥房內則有祭祀客家傳統的中原五神,中原五神分為門神、戶神、灶神、土地龍神及井神,在新屋家大夥房可以說在麟洛鄉內祭祀中原五神保存最完整的夥房。 |
dc:identifier | 識別資料: A2-1001307-1008-000352 |
dc:language | 中文 |
dc:relation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家戶馮錦松口述 |
dc:rights |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
dc:source |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
dc:subject |
|
dc:title |
|
r4r:hasProvenance | http://data.odw.tw/record/p20160530-d4701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