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鍾理和紀念館

METADATA
Field | Value |
---|---|
rdf:type | data:Reused,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
r4r:locateAt | http://data.odw.tw/record/d3334641 |
dcat:themeTaxonomy | data:Anthropology |
dc:contributor | 所有權人-姓名: 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
dc:coverage |
|
dc:creator | 普查人員: 邱明萱 |
dc:date |
|
dc:description | 歷史沿革: 民國65年(西元1976年)6月,由文學界林海音,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張良澤等六人具名,發出籌建「鍾理和紀念館」啟事。當時有感於從日治時代以來台灣本土作家,許多前輩已經凋零,遺憾的是他們的作品,手稿,後人不知珍惜保存,或無保存之處,於是隨著時間將要次第淹沒,是台灣文學史上的一大損失。正好張良澤編輯整理的「鍾理和全集」由遠行出版發行。這是台灣作家的第一部全集,引起本土文學的熱潮,於是由南部文友起頭聯繫台灣作家,動員社會力量,籌建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作家鍾理和紀念館。民國69年(西元1980年)8月4日舉行動土典禮,動土後不久遇到物價波動,幾經停頓之後於民國72年(西元1983年)8月完成一樓,8月7日落成啟用,第三年興建三樓,完成今日之規模。為長久持續建館宗旨,民國78年(西元1989年)成立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經營管理,由柴松林擔任第一任董事長,結合眾力募款集結基金。民國88年由曾貴海擔任第二任董事長,聘請鍾鐵鈞為執行長,結合社區團體及民眾力量,關心地方事務,推動文化及生態發展。並持續辦理了十二屆笠山文學營,並於民國90年承辦高雄縣社區大學,為全台灣第一所農村型社區大學,以「立足農村、服務農村」進而「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為宗旨,以永續經營社區文化產業。於民國94年將地方文化館於鍾理和紀念館正式掛牌,更將紀念館推向合法化、制度化、產業化、紮根化,將更加推廣為社區文學館。 |
dc:identifier | 識別資料: A2-1001220-2008-001261 |
dc:language | 中文 |
dc:relation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家戶受訪者口述 |
dc:rights | 客家委員會 |
dc:source |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
dc:subject |
|
dc:title |
|
r4r:hasProvenance | http://data.odw.tw/record/p20160530-d3334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