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龍肚莊裡社真官伯公

METADATA
Field | Value |
---|---|
rdf:type | data:Reused, r4r:RRObject, dcat:Dataset |
r4r:locateAt | http://data.odw.tw/record/d3334610 |
dcat:themeTaxonomy | data:Anthropology |
dc:coverage |
|
dc:creator | 普查人員: 羅景賢 |
dc:date |
|
dc:description | 歷史沿革: 傳統的社祭壇、賴以維生的水源、來往的交通橋道、開莊土地神、文化象徵的敬字亭,這些都表示了此處是此村人最早開墾之地,在農耕文化中特別感恩,而建造許多人造物以茲紀念和敬重。「裡社真官」此一社祭的神壇,在美濃共有三處,分別位於美濃莊、龍肚莊、九芎林莊,三座「裡社真官」的神壇位於「水口」處。位於水口的裡社真官,為各莊的水流保護神,把守各莊水源命脈的流出,成了村莊重要的空間標誌,也是農業村落的靈魂。龍肚莊的裡社真官創建於清乾隆2年(西元1737年),為塗百清等率二十餘人開拓龍肚莊時所建二百六十年來一直是龍肚莊居民土地神信仰與生活重心所在。龍肚莊裡社真官伯公,為美濃鎮僅存三座之中,形制最完整最大者,其中碑石刻上「龍莊、水口」尤其能表徵此史實。從水口之社官伯公,接續龍肚橋,往村莊入口有敬字亭、開莊伯公壇, 到莊頭伯公和龍肚莊,此一序列人造地景的安排,格外能顯現客家人深受傳統村莊佈局之勢的影響。 |
dc:identifier | 識別資料: A1-1001220-2008-000614 |
dc:language | 中文 |
dc:relation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地方誌(書名:龍肚莊誌) |
dc:rights | 客家委員會 |
dc:source |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
dc:subject |
|
dc:title |
|
r4r:hasProvenance | http://data.odw.tw/record/p20160530-d3334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