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 datasets found

ICON License: CC2.0:BY-NC-ND MetaDesc License: CC2.0:BY-NC-ND

Filter Results
  • 下鐵梯 Get Refined Records

    抵達曙駐在所50分鐘前,經過一陡峭溪溝,有鐵梯垂直上下,頗為驚險。
  • 工作側拍 Get Refined Records

    達悟族青年冶陶家
  • 山芙蓉 Get Refined Records

    葉片用於洗潛水鏡。
  • 改良式傳統服 Get Refined Records

    在受訪者的舞蹈訓練是所拍攝。翁志文是一位部落難得的年輕人,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外工作,後來因為父親身體不適,因此帶著老婆及孩子返鄉就近照顧父親。他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尤其是傳統的賽德克族樂舞,只要他聽到哪一個部落的老人唱的古調很特別,或是哪一位老人很會拉口簧琴,他一定會登門拜訪,請求老人家的教導,因此數年下來,他不但拉得一手好口簧琴,木琴、鼻笛都難不倒他...
  • 杵音表演 Get Refined Records

    石玉英女士(右二)與其他耆老表演傳統杵音。石玉英女士日治時期出生於hungku(放閣)部落,六歲時因日本政府政策之故,跟隨家人從hungku(放閣)部落遷到barawbaw(今伊達邵)。石玉英女士歷經日治到國民時期,對伊達邵之歷史變遷相當熟悉;此外其本身也擔任邵族先生媽一職,對邵族傳統祭典也相當明瞭。
  • 魯凱族-藥食用植物訪談-柯菊英(四)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柯菊英自幼生長部落,其農務經驗對於部落傳統作物相當熟悉,對於傳統名與使用方式知悉甚多。
  • 甘藷(地瓜) Get Refined Records

    傳統食物;cv. Opuleti
  • 小葉桑 Get Refined Records

    嫩葉切細跟蛋一起炒來吃。籽(註:果實)可做酒,一般的是改良的做酒,野生的籽太小處理麻煩所以比較不會拿野生的做酒。
  • 北坑山登山步道介紹 Get Refined Records

    北坑山標高2163公尺,步道單程約1.4公里,來回約110分鐘,登山口位於司馬限林道29.9K處。
  • 路旁可見南勢溪清澈的水流 Get Refined Records

    過波露溪10分鐘後,忽然見到路旁南勢溪清澈的溪水近在眼前。
  • 蓬萊部落不凋零的記憶、技藝-章潘三妹(六)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章潘三妹自小家境及相當困苦,也因為家裡的男丁不足,往往會需要她身兼多職。也因為不管男生或是女生的工作都要做,而讓她有機會接觸原本屬於男性的勞務—竹編。受訪者章潘三妹自小家境及相當困苦,也因為家裡的男丁不足,往往會需要她身兼多職。也因為不管男生或是女生的工作都要做,而讓她有機會接觸原本屬於男性的勞務—竹編。自修及父親的技藝,是受訪者章潘三妹認為現今...
  • 倫太文東南鞍-馬太鞍溪(九) Get Refined Records

    本影音資料位於關門古道自倫太文山東南鞍下到馬太鞍溪底之間路段,主要記錄從倫太文山西南鞍下切往馬太鞍溪途中周邊地景;古道時隱時現,但下溪之路大抵好走。
  • 日月潭 Get Refined Records

    日月潭位於台灣本島中央南投縣的魚池鄉,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
  • 作品展示 Get Refined Records

    上衣。受訪者劉百麗原居中原部落,家族中的婦女在部落中都是以善織聞名,如中原部落剛過世的Seda就是很會Miri的老人家。受訪者從小即常常受教於她自己的阿媽,到現在從未間斷織布的興趣,她不但手工細膩,織布技術非常好,但是他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技術,仍常常與部落的婦女一起出去受訓學習,學習之後,一定會回家再重新織過一次,以更熟習之方法與創新,她是個非常認真於保...
  • 撒奇萊雅新銳設服裝設計師-吳秀梅(一) Get Refined Records

    一開始以吳秀梅如何進入藝術創作為主,談其創作的心路歷程,他為了區別與他人的不同,決定要以“差異化”作為和其他創作者的區別,這個差異化最重要的原素就是“原住民文化”,為此吳秀梅曾台灣走透透到各個部落去親身體驗各族的在地文化,利用老人家給予他們的智慧,重新拾回創作的自信。
  • 噶瑪蘭族傳統魚簍創作藝術-陳業鍵(十) Get Refined Records

    首先請教陳業鍵先生之出身背景,以了解其個人生命歷程。接著請教陳業鍵先生有關噶瑪蘭族傳統魚簍創作藝術想法之歷程與用意,陳業鍵先生詳細解說傳統魚簍如何藝術化與創作,可以如何規劃出不同藝術品。陳業鍵先生也針對其作品與未來規劃之作品逐一解說。陳業鍵先生希望能保存傳統魚簍文化,並且加以藝術創作,但是目前仍無法依靠此項藝術創作生活,希望政府能重視與協助,如此才能繼...
  • 穿越人造林 Get Refined Records

    北坑駐在所上切司馬限林道途中為人造林,林下幾乎無植被。
  • 往檜山駐在所的叉路 Get Refined Records

    檜山駐在所位於檜山登山口處,從拉拉山神木區步行至此費時約3小時。
  • 抓魚苗示範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潘金財先生示範抓魚苗之方式,一手游一手拿魚網向前遊。潘金財從小在大峰峰部落成長,小時候就跟隨父親等長輩上山打獵、下海捕漁,由於長期跟著父親等長輩相處與學習,因此相當了解噶瑪蘭傳統漁獵與傳統竹筏之製作。目前是部落中少數還會製作竹筏之人,但是在部落已經沒人在製作傳統竹筏已經被膠筏所取代。訪談過程,首先請教潘金財先生本身之出身背景,以了解其個人生命歷程...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