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 datasets found

ICON License: CC2.0:BY-NC-ND MetaDesc License: CC2.0:BY-NC-ND

Filter Results
  • 小型織布機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李美娟女士介紹如何以小型織布機製作的頭帶飾品。
  • 督固.撒耘訴說創作靈感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督固.撒耘為著名教育家李來旺校長長子,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致力於撒奇萊雅族文化的推動,是該族正命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創作來源多半以撒奇萊雅族為主。受訪者現任花蓮縣政府原民處建設課課長,為著名教育家李來旺校長長子,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便致力於撒奇萊雅族文化的推動,是該族正命的核心人物之一。除了族群的復振運動外,受訪者為保留族語文化,還編撰「妲媧的微笑...
  • 姑婆芋 Get Refined Records

    治咬人狗咬傷。 藤心烤後置於其內,也可以煮湯,湯匙用月桃葉製成;當雨傘、雨衣;包豬肉可保鮮。
  • 勝光派出所 Get Refined Records

    勝光派出所位於中橫宜蘭支線49.5K處,派出所旁有觀景台。
  • 太魯閣族傳統歌謠集冊相關出版單位 Get Refined Records

    太魯閣族傳統歌謠集中收錄相當多呂秀琴女士吟唱之歌謠,主要為花蓮縣政府指導,秀林鄉公所協辦,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發展協會出版。
  • 蓬萊部落不凋零的記憶、技藝-章潘三妹(十九) Get Refined Records

    四到五年的最好,不然就是在秋季的竹子,冬季的竹子或是竹筍期的竹子都不是好的竹材,斷了梢的竹子以及開花的竹子也都不行。受訪者章潘三妹自小家境及相當困苦,也因為家裡的男丁不足,往往會需要她身兼多職。也因為不管男生或是女生的工作都要做,而讓她有機會接觸原本屬於男性的勞務—竹編。自修及父親的技藝,是受訪者章潘三妹認為現今她可以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 雪見地區(十二) Get Refined Records

    本影音資料位於北坑溪古道雪見地區,主要記錄北坑駐在所附近遺留的痕跡,以及附近的古道狀況,這段路保存狀況大抵良好。
  • 達悟族-藥食用植物訪談-董秋英(三)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為董秋英野銀部落僅存幾位高齡的耆老,在地知識豐富。
  • 大湳部落守著技藝、記憶的耆老-日繁雄(四) Get Refined Records

    從傳統技藝,為了生存逐漸的靠向木雕發展,但是發展木雕的基礎皆來自於傳統技藝。受訪者日繁雄為日阿拐知的後代,從小與長輩一起生活,對於傳統的技藝相當了解,也因此奠定了受訪者日繁雄在木雕的基礎及創作的元素。因為環境及耳濡目染之下,受訪者日繁雄在竹編及藤編的技藝亦不輸其木雕的成就。由於擔心日漸式微的賽夏族文化,透過課程研習等活動,受訪者日繁雄希望賽夏族的下一代...
  • 溫春美與孫女合照 Get Refined Records

    溫春美平時除製作手工藝品外,還兼照顧孫女,祖孫之間有著濃郁情感。溫春美有著阿美族與泰雅族的血統,且外祖母的泰雅族的巫師,因此在溪口部落中泰雅與阿美的相處狀況是詢問的重點之一,另外就是有沒有阿美族來請求泰雅族巫師,或者阿美族請求泰雅族巫師。受訪者還提及其外祖母施術的情形,與外人對其之敬重,他自己也對外祖父放法器的工具容器相當敬畏,後還學習製作這個容器而獲...
  • 東河部落賽夏族裡的泰雅織女-徐年枝(十二) Get Refined Records

    因為工作時間太久,風老師因此禁止她晚上織布。受訪者徐年枝原非賽夏族人,她是嫁入賽夏族部落的泰雅媳婦。民國83年,屏東工作坊開設原住民編織技藝課程,受訪者徐年枝前往參與該項課程研習,在學成之後返鄉成立工作室。受訪者徐年枝原本學的是泰雅族編織,後來在鄉公所鼓勵下,轉而鑽研賽夏族編織,經過長時間努力與辛勤,最後在賽夏族編織裡闖出一片天。
  • 大葉山欖 Get Refined Records

    成熟果可食,未熟果帶澀味。
  • 撒奇萊雅新銳設服裝設計師-吳秀梅 Get Refined Records

    一開始以吳秀梅如何進入藝術創作為主,談其創作的心路歷程,他為了區別與他人的不同,決定要以“差異化”作為和其他創作者的區別,這個差異化最重要的原素就是“原住民文化”,為此吳秀梅曾台灣走透透到各個部落去親身體驗各族的在地文化,利用老人家給予他們的智慧,重新拾回創作的自信。
  • 伊達邵傳統杵石音表演者-朱育秀(一) Get Refined Records

    朱育秀女士長年在部落生活,時常接觸傳統歌舞演唱,因此對傳統歌舞演唱相當熟悉,透過其說明可以對傳統歌舞有進一步瞭解與認識。此外朱育秀女士目前在逐鹿市集從事杵石音表演工作也已經有六年之久,透過其說明可瞭解邵族傳統杵石音之意義。
  • 對陳溪河影響甚大的朋友 Get Refined Records

    住在玉里的吳姓友人,對陳溪河影響甚大,不論是傳教還是知識,都是他有極大的敋發。陳溪河為上月眉部落長老,最早是在花蓮縣新城鄉嘉里部落長大,從小就過繼給噶瑪蘭人,對噶瑪蘭族有著一定的認識。陳溪河小時候因家境問題,公學校沒唸幾年就回家幫忙工作,後來在國府第一屆花蓮縣長楊仲鯨底下打工,見識到這位當時在花蓮的風雲人物。陳溪河後來擔任傳道士,一位畢業於日本氣象大學...
  • 力行產業道路(六) Get Refined Records

    本影音資料位於卑亞南古道的力行產業道路段,主要記錄新望洋公墓附近馬列霸駐在所原址;目前這邊還存有一個水泥彈藥庫遺址,但是很少人知道。
  • 竹筏製作說明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潘明法先生固定竹筏支架。潘明法從小在大峰峰部落成長,小時候跟隨父親等長輩捕魚、製作漁具與竹筏等。曾經到阿拉伯、日本與台北工作過,最近幾年開始回到部落。由於年輕時曾跟隨父親等長輩製作竹筏,因此對竹筏之製作過程相當熟悉與了解,也是目前部落中少數還會製作竹筏之人,在部落已經沒人在製作傳統竹筏已經被膠筏所取代。訪問過程,首先請教潘明法先生本身之出身背景,...
  • 山棕 Get Refined Records

    心可以當菜吃。 白鼻心/果狸(futur)最愛吃山棕的籽。
  • 大峰峰部落傳統竹筏製作-潘明法(四) Get Refined Records

    首先請教潘明法先生本身之出身背景,以了解其個人生命歷程。接著請教有關噶瑪蘭族傳統竹筏之製作過程與用途等,潘明法先生皆詳細解說與介紹;並搬出自己早期簡易製作之竹筏來說明部落族人早期如何運用竹筏。但是目前在部落中已經沒有人在製作傳統竹筏,大都已經被膠筏所取代,憂心此項技藝會流失。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