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 datasets found

ICON License: CC2.0:BY-NC-ND MetaDesc License: CC2.0:BY-NC-ND

Filter Results
  • 樟原部落歷史文化-陳武帶(一) Get Refined Records

    首先請教陳武帶先生本身之出身背景,了解其個人生命歷程;接著請教有關日據末期與光復後部落生活情況,以及樟原部落噶瑪蘭族之歷史文化、傳統祭典等,陳武帶先生皆相當熟心一一詳細解說。
  • 小米 Get Refined Records

    噶瑪蘭族傳統上不能種小米,因小米是太魯閣的米,過去兩族是世仇,在他們豐年祭中是獻祭噶瑪蘭族的人頭,gadavan(拜頭),davan指的就是人頭。
  • 個人歷程 Get Refined Records

    石至寶女士說明其當切選為先生媽的過程,跟祖靈如何感應,當天晚上感應到祖靈的出現;而主持傳統祭典時也可以感應到祖靈的出現。石至寶女士日治時期出生於仁愛鄉,十六歲時因媒人介紹嫁到barawbaw(今伊達邵)成為邵族媳婦。石至寶女士歷經日治到國民時期,在伊達邵居住超過五十幾年,對伊達邵之歷史人文變遷相當熟悉;此外其本身也擔任邵族先生媽一職,對邵族傳統祭典也相...
  • 剝取香蕉葉鞘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陳秀英女士層層剝取香蕉葉鞘。陳秀英在豐濱部落出生成大,20歲時嫁到新社部落,主要從事農業工作。小時候曾經看過母親從事香蕉絲編製,可以編織成不同用器,但是長輩們都不允許亂碰編織香蕉絲工具,也沒教導過他們,自己都會趁長輩不在時偷偷練習;之後在工坊設立後開始編織,至今已經有十年的經驗。訪談過程,首先請教陳秀英女士之出身背景,以了解其個人生命歷程。接著請...
  • 獵槍擊發物 Get Refined Records

    獵槍擊發物展示
  • 邱金妹思考問題的神情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邱金妹自幼在磯崎部落長大,從小就看長輩學習烹調,磯崎部落因為地理位置與交通不便(台十一線公路民國六十年後才開通),所以生活物資都依賴大自然資源,食材取得亦是如此,所以受訪者邱金妹自幼跟隨長輩在部落周遭取得各種食材,對撒奇萊雅的傳統食材與烹調方式相當清楚,後來還改良一些做法,其原住民料理在當地是相當有名的。訪談時受訪者邱金妹正在忙著烤飛魚,但仍然空...
  • 新社海岸 Get Refined Records

    新社海岸線,早期部落港口與交通道路都是經由該海岸線,但受到海水浸蝕原本的海岸線已經退縮5.60公尺,使原本港口與道路已經消失。葉鎮馬出生於日據時期,曾就讀日本小學受過日式教育,其父親曾在日本鐵路公司任職。葉鎮馬曾擔任過新社部落頭目七年,亦擔任祭典主祭至今,對新社部落之歷史人文、部落變遷與傳統祭典皆相當熟悉與了解。
  • 山葛 Get Refined Records

    嫩葉在蛋白,搗後外敷,刀傷止血。
  • 莊丸丁親自示範並請親友來協助 Get Refined Records

    訪問莊丸丁巫師施法之過程,莊丸丁頭目還親身示範,並請親友一起來示範,利用香蕉葉和酒,將過程清楚呈現。 莊丸丁為馬立雲部落前頭目,任頭目時以熱心助人為名。馬立雲部落為撒奇萊雅族人比例最高的部落,蔣丸丁對撒奇萊雅文化的認識自然相當深,對馬立雲部落的變遷亦是重要見證人。
  • 朱國勝(一) Get Refined Records

    朱國勝先生為賽夏族巴斯達隘主祭朱阿良先生次子,因長期居住於原鄉部落,對於傳統文化知之甚詳,特別是巴斯達隘儀式的掌握及祭歌的演唱,已經成為賽夏族文化的傳承者。
  • 咬人狗 Get Refined Records

    果可食,吃起來甜甜的。 年齡層升級時,老人家拿來教訓小孩的。
  • 重現撒奇萊雅舊部落-黃金文(五) Get Refined Records

    由於黃金文對撒奇萊雅族的事務都很清楚,就先從該族的歷史講起,再來就是與噶瑪蘭族的關係,以及加禮宛事件始末。過程中黃金文拿出他珍藏的達固湖灣部落地圖,指出過去大本營的範圍,以及早期部落的地點,其他如牧場、獵場、漁場等地都有標明,實在是一個重要的紀錄。
  • 作品說明 Get Refined Records

    受訪者謝宗修先生雖然認為,新社與樟原同為噶瑪蘭部落,但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語言上已經有所差異。受訪者從小在新社部落成長,高中畢業離開部落就讀陸軍官校,從事軍職七年,之後在台北板橋工作長達七年,並曾擔任原民會族群委員兩年多;98年到東華大學擔任部落耆老從事語言詞典編輯與教學。目前仍然從事噶瑪蘭語言文學的工作,致力於保存噶瑪蘭族傳統語言與文化。訪問過程中...
  • 高依擺女講解部落歷史 Get Refined Records

    高依擺女士說明日治時代以日本的人信仰為主,當時還在神社;高依擺女士示範到神社時祭拜方式。高依擺出生於大峰峰部落,從小在大峰峰部落長大,其曾祖父從宜蘭搬遷至花蓮,高依擺目前是第四代;日據時期曾受過日式教育四年,所就讀學校為今樟原國小前身之公學校。小時居住之房屋為傳統噶瑪蘭式之茅草屋,對於大峰峰之歷史變遷與傳統生活形態與宗教皆相當熟悉與了解。
  • ruvaniyaw家族的領袖-陳興福(九) Get Refined Records

    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三大家族中ruvaniyaw家族的領袖(司祭長),在卡地布部落舉辦慶典時,與其他兩個家族領袖共同進行帶領、祭祀與主持事宜,對於部落、家族歷史亦相當熟稔。
  • 卑南母語保存的推手─尤二郎(三) Get Refined Records

    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長老,也是母語評審老師,通常在部落舉行會議或慶典時,進行同步翻譯,以其流利母語向族人告知訊息或相關事宜。
  • 木杵設計說明 Get Refined Records

    袁百興先生說明未來計劃將木杵可以設計成立燈。袁百興先生從小在伊達邵成長,當兵退伍後曾在日月潭風管處與公所工作十幾年,對日月潭與伊達邵地方環境與事務相當熟悉;本身也對邵族傳統文化與事務也相當熱心。其父親袁福田與叔叔袁明智先生是伊達邵部落裡對傳統工藝獨木舟、竹藤編、四手網與魚筌等製作之老師傅,袁百興先生之手藝皆是向兩位耆老學習傳承而來。袁百興先生除了熱心學...
  • 豐年祭演唱歌謠 Get Refined Records

    袁嫦娥女士說明豐年祭時約演唱三十首傳統歌謠,但這些歌謠平時是不能演唱的。袁嫦娥女士日治時期出生於達琳谷灣,九歲時因興建水庫被迫遷移到barawbaw(今伊達邵),曾就讀日本小學;光復後曾跟部落其他長輩到金門、舟山等地區勞軍,表演邵族傳統歌謠與杵音。袁嫦娥女士對邵族傳統歌謠、豐年祭歌謠與杵音皆相當熟悉、瞭解。袁嫦娥女士是目前伊達邵裡極少數邵語流利之人,目...
  • 賽德克族傳統音樂的精靈-翁志文 Get Refined Records

    翁志文是一位部落難得的年輕人,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外工作,後來因為父親身體不適,因此帶著老婆及孩子返鄉就近照顧父親。他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尤其是傳統的賽德克族樂舞,只要他聽到哪一個部落的老人唱的古調很特別,或是哪一位老人很會拉口簧琴,他一定會登門拜訪,請求老人家的教導,因此數年下來,他不但拉得一手好口簧琴,木琴、鼻笛都難不倒他,目前他結合原住民部落文教基...
  • 藥、食用植物─撒奇萊雅族─宋德讓(一) Get Refined Records

    水璉部落頭目,目前於水璉國小擔任主任,對於傳統文化之童玩製作語教學有著深厚的經驗。從小與巫師母親及父親習得傳統植物之知識,對於撒奇萊雅的傳統文化非常熟悉,對於植物代表之族群文化意涵亦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