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稱: 石英岩(RM06-013)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砂岩變質後重新結晶形成石英岩。;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堅硬,緻密; 標本特徵: 粗粒石英岩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2-030)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具層理 -
中文名稱: 礫岩(RS01-016)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在有足夠高的能量來搬運大塊岩石碎屑之處形成,包括海灘、河流等湍急的水流系統中。 ; 標本特徵: 塊狀,淘選差,基質支持 -
英文名稱: Slate(RM01-033)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細顆粒沈積岩(泥岩或頁岩),於低溫、低壓下經過區域變質而成。;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 標本特徵: 黑色 -
中文名稱: 角礫石灰岩(RS04-033)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含粗粒碳酸鈣結晶,為角礫狀; 野外產狀(成因): 經化學沉澱所形成的碳酸鹽岩。 -
英文名稱: (RS04-060)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沈積岩層中由鐵質等無機物分凝沈澱所形成之凝結體,與圍岩成分有明顯區別之團塊,其形態有球狀、圓盤狀及不規則狀等等。 ; 標本特徵: 鐵質結核,具有平行層理 -
中文名稱: 變質砂岩(RM02-021)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堅硬; 標本特徵: 粗粒、有再結晶; 野外產狀(成因): 由砂岩經輕度變質而成,幾乎每個顆粒都是堅硬的石英。 -
英文名稱: Limestone(RS05-02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生痕,脈狀填充; 野外產狀(成因): 由生物遺骸組成,多形成於物種豐富之珊瑚礁環境。 -
中文名稱: 大理岩(RM05-005)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由石灰岩、白雲質石灰岩或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石經低至高度區域變質或接觸變質作用而成,因地殼經過劇烈變動或有岩漿侵入富含化石的石灰岩很容易變成結晶質。 ; 標本特徵: 白到灰色,條紋狀;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緻密,有平行紋理 -
中文名稱: 玄武岩(RI03-022)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地底深部的基性岩漿快速上升到地表急速冷卻而成,由於含氣體少,岩漿濃稠度低,故通常為緩和噴發、漫流的形式,常形成平台狀地形。 ; 標本特徵: 灰黑色 -
中文名稱: 岩鹽(RS05-003)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經化學沉澱所形成的碳酸鹽岩。; 標本特徵: 塊狀,鹽結晶,緻密 -
英文名稱: Migmatite(RM01-048)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 野外產狀(成因): 由融熔體(常為淺色體)固體共存的情況下混合而成的岩石,可能為高度變質環境下岩石產生部份融熔之岩漿,順著片理面灌入而形成。 ; 標本特徵: 含白雲母、石英、角閃石 -
中文名稱: 硬砂岩(RS02-010)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在快速侵蝕、搬運和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屬於淘選較差、泥砂混雜的砂岩。一般含石英較少,且多呈棱角狀,並富含雜基質。 ; 標本特徵: 塊狀,淘選可 -
英文名稱: Muscovite Gneiss(RM04-012B)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含白雲母、石英;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 野外產狀(成因): 在高溫高壓之環境中變質生成,具明顯帶狀葉理,由不同礦物所組成,肉眼常可辨識之。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2-011)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球狀,經再結晶作用;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中文名稱: 滑面、斷面擦痕(RS07-009)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有葉理及斷層構造; 標本特徵: 硬頁岩有斷層擦痕 -
中文名稱: 頁岩(RS04-043)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具葉理,低度變質; 野外產狀(成因): 由岩石風化成的細泥,被河水帶進湖泊、沼澤或遠海等水流穩靜之地區時,終於得以沈澱下來,逐漸堆積成「泥層」。由於細泥顆粒非常小,因此可以堆出薄薄的層理來。泥岩被壓實、膠結之後,變成了層理分明的頁岩。 -
中文名稱: 溫泉沉澱物(RS07-014)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經化學沉澱所形成的碳酸鹽岩。; 標本特徵: 土塊狀 -
中文名稱: 砂岩(RS03-064)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具有平行層理 -
英文名稱: Mica Schist(RM03-050)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 標本特徵: 含雲母; 野外產狀(成因): 由泥岩、頁岩或凝灰岩等細顆粒岩石經區域變質作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