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Lava(RI03-007)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地底深部的岩漿沿地殼裂隙噴發至地表稱為熔岩流,由於接觸空氣或海水等因素而降溫冷卻結晶便形成了岩石。 ; 標本特徵: 塊狀,黑褐色,多孔隙,為火山噴發物 -
中文名稱: 黑曜石(RI01-005)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玻璃質,黑色; 野外產狀(成因): 火山熔岩迅速地冷卻凝結形成玻璃質。 -
中文名稱: 大理岩(RS04-003B)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 野外產狀(成因): 因地殼經過劇烈變動或有岩漿侵入富含化石的石灰岩很容易變成結晶質。; 標本特徵: 糖粒狀結構 -
中文名稱: 頁岩(RS01-036)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有一圓弧面; 野外產狀(成因): 由岩石風化成的細泥,被河水帶進湖泊、沼澤或遠海等水流穩靜之地區時,終於得以沈澱下來,逐漸堆積成「泥層」。由於細泥顆粒非常小,因此可以堆出薄薄的層理來。泥岩被壓實、膠結之後,變成了層理分明的頁岩。 -
中文名稱: 石英岩(RM06-01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粗粒石英岩; 野外產狀(成因): 砂岩變質後重新結晶形成石英岩。; 標本特徵: 塊狀,無葉理,堅硬,緻密 -
中文名稱: 石灰岩(RS04-068)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白到淺肉色; 野外產狀(成因): 經化學沉澱所形成的碳酸鹽岩。 -
中文名稱: 砂岩(RS02-071)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 -
英文名稱: Shale(RS03-063)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 野外產狀(成因): 由岩石風化成的細泥,被河水帶進湖泊、沼澤或遠海等水流穩靜之地區時,終於得以沈澱下來,逐漸堆積成「泥層」。由於細泥顆粒非常小,因此可以堆出薄薄的層理來。泥岩被壓實、膠結之後,變成了層理分明的頁岩。 -
中文名稱: 蛇紋岩(RM02-029)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由超基性的火成岩經過熱水換質或區域變質作用所形成,在鎂含量高的變質岩體中,常有層狀或凸鏡體的蛇紋岩。 ;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緻密; 標本特徵: 黑綠色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7-021)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基質支持,淘選可 -
中文名稱: 閃長岩(RI08-00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含有斑狀結晶; 野外產狀(成因): 地下深部結晶之岩漿岩之粗顆粒深成岩,通常為花岡岩塊體的一部分,以獨立侵入岩的形式,如岩脈形成。 -
中文名稱: 硬頁岩(RM01-038)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 標本特徵: 黑色; 野外產狀(成因): 頁岩或泥岩低度變質而成,岩石僅變硬,但無明顯葉理,尚保留原頁岩的性質。 -
中文名稱: 火山集塊岩(RI11-01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深綠色,蛇紋岩化; 野外產狀(成因): 由熔岩碎屑和塊狀圍岩組成,於火山活動中與熔岩一起噴出火山孔,因此通常聚集在火山口或火山側。 -
中文名稱: 白雲岩(RM03-013B)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米白色,緻密; 野外產狀(成因): 由石灰岩、白雲質石灰岩或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石經低至高度區域變質或接觸變質作用而成,因地殼經過劇烈變動或有岩漿侵入富含化石的石灰岩很容易變成結晶質。 -
英文名稱: Zircon sand(RS05-016)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河流或海邊的沉積物; 標本特徵: 紅褐色砂 -
英文名稱: Laterite(RS03-027)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紅褐色; 野外產狀(成因): 地表岩石受風化後形成的碎屑物質。 -
中文名稱: 凝灰岩(RI01-059)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有塊狀、層狀,屬火成碎屑岩類,多產於火山之附近,但薄層常與沈積物相伴,故砂岩、頁岩或石灰岩中亦可發現。 ; 標本特徵: 塊狀,為火山碎屑沉積物,具有層理 -
中文名稱: 火山集塊岩(RI11-00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含有長石結晶,為火山碎屑沉積物; 野外產狀(成因): 由熔岩碎屑和塊狀圍岩組成,於火山活動中與熔岩一起噴出火山孔,因此通常聚集在火山口或火山側。 -
中文名稱: 安山岩(RI02-069)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板塊隱沒後的熔融岩漿,黏稠度相當高,且含大量氣體,故造成威力強大的噴發情形,而冒出地表的中性岩漿冷卻、凝固形成安山岩,為台灣最常見、分佈最廣的火成岩。 ; 標本特徵: 塊狀,含有斑狀組織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3-032)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具有平行層理,含有薄煤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