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Slate(RM02-02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板狀,有葉理; 標本特徵: 黑色; 野外產狀(成因): 細顆粒沈積岩(泥岩或頁岩),於低溫、低壓下經過區域變質而成。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4-062)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石材,塊狀;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中文名稱: 石灰岩(RS04-056)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珊瑚碎屑,緻密; 野外產狀(成因): 由生物遺骸組成,多形成於物種豐富之珊瑚礁環境。 -
中文名稱: 砂岩(RS02-05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淘選佳;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英文名稱: Andesite(RI01-062)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板塊隱沒後的熔融岩漿,黏稠度相當高,且含大量氣體,故造成威力強大的噴發情形,而冒出地表的中性岩漿冷卻、凝固形成安山岩,為台灣最常見、分佈最廣的火成岩。 ; 標本特徵: 淺綠色 -
中文名稱: 輝長岩(RI09-009)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 野外產狀(成因): 地底深部含鐵鎂質高的基性岩漿向上湧冒,但未冒出地表,而是在地殼中停滯相當長的時間並逐漸冷卻,其中的礦物便可聚集凝固成明顯斑晶,主要產於岩堵、岩脈及侵入層中。 -
英文名稱: Sandstone(RS02-060)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由生物遺骸組成,多形成於物種豐富之珊瑚礁環境。; 標本特徵: 塊狀,含有貝類化石 -
中文名稱: 砂岩(RS02-068)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顆粒支持,含雲母 -
中文名稱: 輝綠岩(RI01-048)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以岩脈、岩床和其他較小的淺成岩體產出。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同玄武岩極為類似,但稍粗,含有玻璃。 ; 標本特徵: 塊狀,黑綠色 -
中文名稱: 介殼石灰岩(RS04-034)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由生物遺骸組成,多形成於物種豐富之珊瑚礁環境。; 標本特徵: 含大量貝殼化石 -
中文名稱: 石英砂岩(RS06-004)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顆粒支持,淘選不佳,有煤產出; 野外產狀(成因): 形成於多種不同的環境中,範圍從海水、淡水至陸地。大多數粗粒砂岩形成於水中,才有足夠的能量搬運粗大顆粒,例如河流系統及三角洲環境。 -
英文名稱: Shale(RS01-038)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 野外產狀(成因): 由岩石風化成的細泥,被河水帶進湖泊、沼澤或遠海等水流穩靜之地區時,終於得以沈澱下來,逐漸堆積成「泥層」。由於細泥顆粒非常小,因此可以堆出薄薄的層理來。泥岩被壓實、膠結之後,變成了層理分明的頁岩。 -
英文名稱: Andesite(RI10-006)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含有長石斑晶; 野外產狀(成因): 板塊隱沒後的熔融岩漿,黏稠度相當高,且含大量氣體,故造成威力強大的噴發情形,而冒出地表的中性岩漿冷卻、凝固形成安山岩,為台灣最常見、分佈最廣的火成岩。 -
英文名稱: Black schist(RM02-028)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有葉理; 標本特徵: 黑色; 野外產狀(成因): 由富含炭質(平均炭質含量可高達百分之二)的砂岩、頁岩和粉砂岩,經區域變質作用而成。 -
中文名稱: 砂岩(RS02-022)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標本特徵: 塊狀,質輕 -
英文名稱: Oil Sand(RS06-009)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含油砂層; 野外產狀(成因): 石油滲透入地球表面的多孔性砂中而形成,為地殼表層的碎屑物或岩石與其中所含的水和瀝青之混合物。 -
中文名稱: 砂岩(RS01-043)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顆粒支持; 野外產狀(成因): 2~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砂岩。形成於多種地質環境中,可由其礦物組成及沈積構造判斷母岩來源、搬運過程及沈積環境。 -
中文名稱: 板岩(RM01-031)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黑色; 野外產狀(成因): 細顆粒沈積岩(泥岩或頁岩),於低溫、低壓下經過區域變質而成。; 標本特徵: 平板狀,有葉理 -
中文名稱: 石灰岩(RS04-044) Get Refined Records
野外產狀(成因): 經化學沉澱所形成的碳酸鹽岩。; 標本特徵: 碳酸鈣結晶 -
中文名稱: 粉砂岩(RS03-020) Get Refined Records
標本特徵: 塊狀; 野外產狀(成因): 0.05~0.005mm的碎屑含量達50%以上者,稱為粉砂岩,即介於砂岩與泥岩之間,故常混有砂粒或黏土。粉砂岩是經過長距離的搬運,在平靜的水域中,緩慢沈積而成。可能之生成環境有多種,包括海水及淡水,如在河灘、三角洲、潟湖、沼澤等環境中頗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