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datasets found

Theme: ResearchReuse ICON License: CC3.0:BY-NC-ND Agent: 成大中文系

Filter Results
  • 永康三崁店神社欄杆上有敬獻者名字 Get Refined Records

    永康三崁店糖廠神社,入口處設有階梯,石塊堆砌而成的台基「石垣積」依然挺立著,上頭的基壇座由水泥與石頭一起建造,並留有洗石子本殿底部。基壇四周的「玉垣」由石條圍成一圈矮欄杆,欄杆有多處倒塌,尚未整修。欄杆上敬獻者的名字仍然清晰可見,東面有49位,西面有36位,由名字看來應該都為台灣人。
  • 歸仁許縣溪攔水壩水芙蓉蔓延至關廟河段 Get Refined Records

    明鄭時期的舊社埤,日治年代的歸仁許縣溪攔水壩,歷經341年的歲月更迭,政權替換,這座灌溉無數農田滋養生民的水利設施來到現代並沒有得到比較好的對待。照片中可以見到,目前攔水壩水面長滿水芙蓉,甚至蔓延到關廟河段,密密麻麻的水芙蓉大軍無止盡的往許縣溪上游進攻。水芙蓉是一種飄浮性的水生植物,它的根部相當發達,可以從水中吸取大量的養分,繁殖迅速,大量淤積容易造成...
  • 關廟新光里的自治橋 Get Refined Records

    許縣溪從新光里東南角流往人們集中居住的村莊中心,並分隔了南寮與北寮兩個小聚落。之後溪流轉了個大彎,流往地勢較低的西南方,並從自治橋底下奔向隔鄰的北勢區。2009年台南縣市合併之後,許縣溪改稱為鹽水溪。關廟新光里為社區營造與農村再生的示範觀摩社區之ㄧ。自治橋上右側排列幾座地方政府各級單位的立牌,如區公所、水土保持局、文化局等等,當地的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
  • 豐化橋下的鹽水溪 Get Refined Records

    豐化橋位於永康區與新化區交界處的台1線公路上,主流鹽水溪(許縣溪)、潭頂溪與虎頭溪排水等都於豐化橋上游匯流而成。過往豐化橋以上之主流稱為許縣溪,以下才稱為鹽水溪;台南縣市合併後,關廟以下的許縣溪都稱為鹽水溪。橋下的鹽水溪河岸寬廣,岸邊長滿野草。目前豐化橋至水管橋的河段,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將其交由台南市水利局協助代辦進行疏濬工程。
  • 永康三崁店鹽水溪左岸堤頂 Get Refined Records

    永康三崁店地勢低漥,鹽水溪易淤積形成氾濫,水患成為當地最大的威脅。日治時期,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收買後,三崁店製糖場即有水患的紀錄。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日人就曾花費大筆經費修築圍繞宿舍區高達24呎的堤防,設抽水機於豪雨中抽出堤內的積水,讓宿舍區的水患問題暫以緩解。照片為三崁店鹽水溪左岸三民堤防的堤頂道路,機動車輛不可通行,有一黃牛在路旁悠閒吃著青草。
  • 臺南市關廟區許縣溪畔麻竹林 Get Refined Records

    住在關廟與龍崎山區交界附近九芎林的李水娘阿嬤,在許縣溪畔有著一畝「作飼」的竹林。許縣溪河床低水流量又少,竹林即使靠近溪畔也無法取水或抽水澆灌土地。李水娘阿嬤靠天吃飯,每年等待梅雨季前後的豐沛雨水來浸淹竹林,長出新荀。大約五月份李水娘阿嬤的竹筍會收成,再運至市場販賣。由於收成時期較一般平地水源獲得方便的竹林地晚大約兩個月,造成李水娘阿嬤的竹筍市場價格較差...
  • 鹽水溪景觀橋與紅樹林 Get Refined Records

    鹽水溪為安南區和北區、中西區的界線溪流,靠著鹽水溪橋聯繫三地的交通往來,橋上平日車流不輟,橋下堤岸邊長有約200公尺,寬約30公尺,面積大約0.6公頃面積大小的紅樹林,數百棵的海茄苳、水筆仔、欖李在此蓬勃生長著。是以此處也有台南市唯一一座的景觀橋,提供市民與遊客觀賞鹽水溪的河岸風光與生態景觀。
  • 歸仁許縣溪攔水壩為清領時期舊社裨 Get Refined Records

    在歸仁區八甲村八十六號公路高架下方有一座許縣溪的攔水壩,為現代化水泥建造的攔河堰,俗稱「壩頭」。現址原為歸仁里的「舊社埤」水利設施,是清康熙十年(1671)由王友發起、莊民引許縣溪水集資興建的,當時並有「埤長」管理。清道光十年(1830)因水害缺潰後荒廢八年再重修。民國33年(1944)「舊社埤」併入嘉南大圳,後改稱為「嘉南大圳農田水利協會新豐郡部歸仁...
  • 歸仁許縣溪攔水壩 Get Refined Records

    日治時期,日人本著農業台灣的前提下,承襲清代之灌溉水利基礎銳力經營,以新材料及工法改善與新建灌溉排水工程。清康熙十年(1671)歸仁庄民引用許縣溪水合築的舊社埤,在這種清況下改築成水泥構造的攔水壩。日人築堰攔下許縣溪水形成蓄水區域,在堰堤最右側設有水門及水道以調節水位高低。水門背面右後方不遠處的岸邊另闢有一座小型進水門,藉由自然之重力導水進入八甲圳,圳...
  • 大白鷺及中白鷺營巢居住於紅樹林 Get Refined Records

    從鹽水溪橋往下游的方向前進,兩岸河堤愈見紅樹林的叢生聚集,陸陸陸續續護著河岸一路向出海口延伸,溪中時見大小沙洲羅布排列。鹽水溪口的紅樹林區可以見到大白鷺及中白鷺營巢繁殖,成群白鷺鷥在樹梢停佇鳴叫,並不時飛舞盤旋空中,這景象好不美麗。
  • 嘉慶四年「恩憲大人示諭」石碑 Get Refined Records

    保寧宮牆壁上有兩塊「恩憲大人示諭」石碑。第一塊是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八月給發洲仔尾曉諭,高100公分,寬60公分,花崗岩材質。額題「恩憲大人示諭」六字。示諭者為分巡台澎兵備道遇昌。內容描述官方「准漁船損壞隨時澳修葺諭」:有漁船戶張國榮等人呈稱,希望漁船應在小廠戶建造帶餉,損壞時就近澳修葺。並告狀有「奸鋪賤置私貨,混作軍工用餘者,出憲單售賣。」兵備...
  • 歸仁八甲圳水泥護岸 Get Refined Records

    歸仁許縣溪攔水壩攔截下來的水流,經由一旁開通的八甲圳道,引水至新豐高中附近,並由許縣圳導水路分支出去灌溉農田,其中一條「北幹線」往北送至保西區,與荒廢的「古田仔蔀埤圳」系統連接。八甲圳道目前所見,由攔水壩內的進水門控制水流量,導水流入原由紅磚構成的圳道,現在大部分已經改為水泥護堤。直線的圳道轉一個彎潛入馬路下方,隨即穿出奔騰而去。圳道兩旁河岸地經附近居...
  • 歸仁舊社街耆老財伯 Get Refined Records

    楊基財(財伯)為歸仁舊社街人,現年82歲,圖中他所站的位置,右後方為舊社街「雙線街」街頭禪師公廟遺址,其主祀神禪師菩薩據傳是道光元年由一孩童在鹽水溪(許縣溪)中所撿拾到的佛像。歸仁舊社街因著鹽水溪便利的水運,在清中末期成為貨運集散區,並且發展出牛墟。當時有條長百公尺之「雙線街」,街上兩側商店林立,街頭座落禪師公廟,街尾則是福德祠,每到廟宇神明聖誕慶典時...
  • 從關廟新光里南北寮橋眺望許縣溪上游 Get Refined Records

    從關廟新光里南北寮橋往上游眺望,可以見到龍崎山區起伏的丘陵地。兩條溪流在南北寮橋上游附近匯流後,從橋樑下方往西邊緩緩流逝,並且分割出南北寮兩個小聚落,當地人稱這兩條溪流為「雙港溪」:上游右邊過來的溪流,屬龍崎崎頂村北上的許縣溪流,漫遊過南寮來到這;左側則是龍崎土崎村南下的五崁溪,流經北寮的田都元帥府。2009年台南縣市合併後,南北寮橋下兩股溪水匯聚而成...
  • 關廟新光里北寮街38號竹管仔厝 Get Refined Records

    關廟新光里北寮街38號,為一棟保存完整的竹管仔厝,紅瓦屋頂覆蓋著編竹灰泥牆壁,建造於1926年。社區發展協會為喚起民眾重視文化資產的保存,經由黃振邦先生等六人同意,爭取100年台南築角計畫,以「藝術介入老空間‧創意改造竹管屋」為題,整理好宅院主體與四周環境,並開放予民眾參觀。編竹灰泥牆是一種以樹枝、竹片或芒草桿為骨架,而表面糊上灰泥之牆面,常見於盛產竹...
  • 永康洲仔尾的台一線道路(舊官道路逕之一) Get Refined Records

    永康洲仔尾保寧宮在台一線道路旁築有牌樓。台一線道路為永康與新市、東區間的交通要道,清朝時期此路段亦是台南府城直達諸羅(嘉義)的快速道路──官道。當時府城官員要送公文往返諸羅縣(嘉義),從小東門出發經開元寺,途經蔦松繞道今三崁店最北邊的地方,穿過現在南科樹谷園區,直奔善化轉向麻豆往諸羅縣治去。
  • 關廟新光里北寮聚落竹管仔厝 Get Refined Records

    舊日台灣民宅建築往往就地取材,依經濟能力而有草厝、編竹灰泥牆(竹管仔厝),土角厝與磚瓦厝。在關廟新光里北寮聚落中留有幾棟早年興建的竹管仔厝,紅瓦屋頂覆蓋著編竹灰泥牆壁,居民將其整理後保存下來,以見證此地三合院建築變遷的過程。編竹灰泥牆是以樹枝、竹片或芒草桿為骨架,而表面糊上灰泥之牆,常見於盛產竹木之地區。
  • 關廟新光里山坳地內的三合院建築 Get Refined Records

    關廟區新光里舊地名「貢哩社」,在1829年福建通志地圖上寫成「鑒裡」。有關廟人表示「鑒裡」指四方高而中央平廣之山坳地。台灣語典指出「鑒仔」者,即「簳仔」,是一種竹器,口大底寬,可以容物,亦可蓋物。「鑒裡」(kam2...
  • 從關廟自治橋眺望許縣溪上游 Get Refined Records

    許縣溪貫穿關廟新光里後,從自治橋底下奔向隔鄰的北勢區。2009年台南縣市合併,許縣溪改稱為鹽水溪。從自治橋往許縣溪上游眺望,遠處隱約可見到龍崎區公路入口地標,一隻大型的公雞塑像。河的兩岸樹木生長茂盛,蓊鬱成林,與溪床地上綿延的雜草連成一片。前一天降下磅礡大雨,許縣溪水便挾帶著龍崎山區的落土,一涓黃濁溪流嫋蒻地往下游而去。
  • 嘉慶十七年「恩憲大人示諭」石碑 Get Refined Records

    保寧宮牆壁上第二塊「恩憲大人示諭」石碑,為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九月二十九日給發洲仔尾實貼曉諭。高108公分,寬61公分,花崗岩材質。額鐫「恩憲大人示諭」六字。示諭者為為臺灣府知府汪楠。由於海盜蔡牽事件之故,清廷要求台灣沿海漁船棚子需寫上船號以為辨識。石碑上寫著台灣縣民陳登科等人具告,有書役每年藉著寫「篷號」「船號」、「刊號」的名目無端索取費用,...
You can also access this registry using the API (see API Docs).